全国两会开幕以来,多位代表、委员建言癌症早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全国人大代表于金明院士,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纷纷表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癌症防治的关键。早期筛查与诊断十分重要,有利于尽早干预癌症治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升患者生存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逐步提高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防治服务保障水平。作为健康中国重要行动之一,癌症防治一直是两会关注的重点话题。恶性肿瘤是威胁中国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恶性肿瘤死亡已成为我国居民第一大死因,每年恶性肿瘤所致的医疗花费超过2200亿。
全国人大代表顾晋、全国政协委员王贵齐建议,推进癌症居家早筛纳入医疗机构的认证体系,鼓励引导老百姓主动居家早筛,有助解决癌症预防筛查早诊的瓶颈,居家检测技术等初筛手段需要着力发展。居家早筛结果被医疗机构认可,首先要加强癌症早筛的合规化和资质认证,才能真正发挥居家筛查的“漏斗”作用。
王贵齐:极力推动内镜前的初筛技术
3月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2022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其中消化内镜专业的质控工作改进目标为“提高肠镜腺瘤检出率”,明确将癌前病变的筛查作为肠镜检查的重要指标,前移关口到结直肠癌的预防。
全国政协委员王贵齐指出,2012年,全国完成胃肠镜检查约2800万例,到2021年约3800万例,过去10年,检查数量增长1000万例,老百姓的检查需求非常强烈。我国有1.9亿人是消化道高危人群,如果这些人都去做胃肠镜检查,3800万和1.9亿这两个数字之间,供需差非常巨大。
面对这一供需矛盾,王贵齐指出,胃肠镜应该是用来精筛和诊治的,但目前大多情况下被当成了初筛工具,每年3800万例胃肠镜对于肿瘤或者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并不高。比如,癌前病变进展及腺瘤,如果没有进行很好的初筛,检出率可能只有约30%。“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对一些患者来讲,可能也是一种过度诊疗。我们在极力推动多方去发展认证内镜前的初筛检测技术,鼓励引导老百姓居家自测,以提升筛查效率。”王贵齐表示,我国的筛查早诊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能够发现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再通过超级微创技术,在保全人体器官和生活质量情况下治疗甚至治愈这些疾病。为了避免“晚”字的发生,全社会一定要一起努力,围绕“早”字做好每个人的努力和担当。
顾晋:居家检测结果接入医疗机构要加强资质认证
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印发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满足国家级质量评价指标,并参加国家级质量评价合格的检查检验项目,互认范围为全国。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顾晋表示,癌症居家筛查未来如果被纳入医疗结构的认证体系,老百姓看病会更简单,医生看病效率也能够得以提高,居家早筛能发挥“漏斗”作用。
顾晋表示,就中国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看,我国和欧美还是有差距,但已经在逐渐改变。中国需要筛查的高风险人群数量大,城市和地区的医疗资源配置及各个地方发展不太平衡。
顾晋同时强调,癌症居家早筛结果接入医疗机构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加强资质认证。国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些检验试剂盒的认证和审批。企业研发部门则需要把试剂盒的费用调到一个合理的空间,才能够让医保负担。经过认证的试剂产品需要遵照临床指南的推荐,在医生中普及和推广。
季加孚:进一步加强基层癌症早诊早治服务能力建设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主要目标明确提出,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要求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实施早诊早治推广行动,到2022年高发地区重点癌种早诊率达到55%以上。
“规范化的癌症早诊早治是降低人群癌症死亡率的重要措施。”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指出,国家先后于2009年启动了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2012年城市五种癌症(肺、肝、上消化道、结直肠、乳腺)以及淮河流域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我国重点高发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工作逐步全面推开并取得良好效果。但当前缺少对既往已开展癌症和早诊早治项目效果的系统性评估,且无论大规模人群筛查项目,还是个体机会性筛查,均以基层筛查单位作为主力军。而我国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临床筛查专业医师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筛查人力及硬件设备资源分配不均。同时缺少基于中国人群证据的国家癌症筛查指南,限制了癌症早诊早治的高质量开展。对此,季加孚建议,应加强基层癌症筛查从业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并对其进行从业资质认证。以国家区域性癌症诊疗中心为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临床技术规范化培训指导单位,探索适宜中国人群的国家癌症筛查指南,并加大推行力度,提高癌症筛查技术全国均质化水平,同时加强健康体检机构的行业大数据监管与筛查效果评估,切实提升癌症筛查的实施效果。
此外,季加孚还提及,不同地域信息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域信息管理平台依然相互独立,短时间内,不能实现全国层面的互联互通。应实现癌症筛查国家级信息管理平台与地方区域性平台互联互通,健全数据共享机制。
于金明:通过早期筛查规范肿瘤诊疗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在多地坐诊时发现,治疗肿瘤存在不规范诊疗问题。针对这一乱象,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于金明提交议案,建议通过早期筛查等方式规范肿瘤诊疗。
于金明强调,早期癌症患者发现后,通过早期治疗手术或者做立体放疗就可以治愈,病人免去了后面放疗、化疗、靶向、免疫治疗等痛苦。所以他曾提出建议,将癌症筛查纳入医保,今年继续推动落实早筛工作,希望患者获得更加规范有效的诊疗。
于金明表示,不是建议泛泛地将所有肿瘤早筛都纳入医保,而是将重点的高发肿瘤,以及容易实现筛查的肿瘤纳入医保,比如肺癌、乳腺癌、宫颈癌、甲状腺癌等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肿瘤。
今年两会,于金明想继续推动落实癌症早期筛查工作,以此为契机,让患者能获得更加规范有效的诊疗。“我经常说,癌症患者只有一次治疗机会,第一次抓住了,规范治疗,病人可能就治愈。如果第一次机会没抓住,发展成中期、晚期,再打补丁式治疗,就很难成功。所以,抓住规范诊疗是癌症治疗的灵魂,才能真正地提高患者治疗的疗效。”